
【希望之声2023年4月28日】(本台记者凌浩综合编译 )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近日在英文《大纪元》撰文说,虽然台北对中国大陆的官方政策一直保持谨慎平衡的外交路线,但台湾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已开始与中国脱钩,导致台企在中国的投资锐减。
埃兹拉蒂的文章翻译如下:
美国最近将其经济与中国脱钩的举措似乎在台湾找到了一面镜子。
这并不是说台北的官方政策迎合了华盛顿对北京日益敌对的路线。相反,台北似乎一直保持谨慎平衡的外交路线。但台湾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放松了与中国大陆一度不可辩驳的紧密联系。台湾企业的一些举动反映出他们对北京军事意图的担忧。大多数情况下,台湾企业与中国大陆的疏远反映了其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冷静评估。在此基础上,脱钩似乎站稳了脚跟。
最明显的证据是投资。台湾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已从2017年的90亿美元暴跌至去年的不到17亿美元,这是可获得完整数据的最近年份。仅仅5年就下降了81%。这不是台商普遍停止投资,相反,他们投资到其他地方了。东南亚和印度吸收了以前流向中国的资金,甚至美国和欧洲也以中国的代价而获益。过去,中国大陆通常占台湾所有海外投资的三分之二,但现在已缩减至仅占台湾总投资的三分之一,略低于新加坡,与台湾目前在美国的投资大致相同。
由于台湾对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台湾老牌企业组装的零部件,投资转移减缓了台湾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2020年此类出口增长24%,而2022年仅增长11%。
除了中共政权在台湾附近进行威胁和令人不安的军事演习所激发的忧虑外,另外两个更以商业为导向的因素也导致了这种投资重点的转移。生产成本是根本。中国的工资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工资上涨更快。除了文化上的亲和力,台湾企业青睐中国业务,因为有廉价且纪律严明的劳动力。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也是如此。
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其工资水平已经开始赶上其他地方的工资水平。从2010年到2021年,中国工厂平均工资上涨了约247.0%,每年上涨约12%,远快于欧洲或美国的工资上涨速度。印度和东南亚的工资涨幅也快于欧美,但不及中国的涨幅。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制造业务目的地的相对吸引力有所下降。一位台湾观察家指出,仅工资问题就威胁到中国的“全球工厂”地位。
促成台湾企业采取行动的是对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影响。这是由前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在2018年和2019年分阶段实施的。总统拜登尽管倾向于撤销川普所做的一切,但仍保留了这些政策。由于台湾在中国的大量投资支持后来运往美国的商品,美国的关税使得这些中国业务对台湾企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因此,台湾企业开始将投资流向不受关税影响的经济体,如印度和越南。2019年至2022年间,从越南流向美国的台湾技术翻了一番。来自印度的产品流量增长了72%。苹果计划到2027年将其50%的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而目前只有5%。因此,印度无疑会更加受到重视。
尽管这些举措反映了个人的商业决策,而不是台北制定的政策,但北京威胁要通过终止与台湾签订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进行报复。此外,该协议目前仅涵盖台湾所有流向中国大陆产品的5%。不过,鉴于中共军队最近的行为,这种威胁似乎微不足道。
台湾并没有在贸易上感受到威胁,而是正在完全摆脱对中国大陆的依赖。但中国大陆仍然严重依赖台湾的半导体。事实上,中共最近的军事示威和公开声称要采取军事行动,可能反映了北京领导层还不太理解两岸不对称的经济有利于台湾。
(原文链结:https://www.theepochtimes.com/taiwan-is-also-decoupling-from-china_5218923.html)
责任编辑:张莉莉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