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2年4月8日】(本台记者柳芳礼报导)在地缘冲突与防疫封城等多重压力的影响下,北京政府的外汇规模再度显著缩水。根据中共外汇管理局4月7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存底规模较2月底缩减258亿美元,降幅达到0.8%。
对此外汇管理局解释称,由于受到多重复杂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主要国家债券价格总体下跌,这是导致中方3月外汇存底规模下降的原因。
不过,外界指出,中国市场现在面临的资金外逃现象,可能是外汇规模快速缩水的直接原因。
台媒自由时报引用金融数据机构wind发布的数据说,通过上海与香港之间建立的沪港通计划,中国股票在今年3月份流出了价值451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国际金融协会也证实,自 2月下旬东欧爆发冲突以来,投资者撤出中国的资产规模达到前所未见的程度。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市场学教授谢田告诉希望之声,现在要看外汇减少的趋势会持续多久,是否会很快反弹,如果目前的态势继续,资金外逃的趋势对中国外汇的压力会更大。
他指出,外汇储备明显减少的话,意味著短期内进口外国产品的时候,一些中共急切需要的芯片、医药产品等领域的贸易,会变得困难,不得不压缩进口的规模。像这次的上海封城,也会对中国的外贸进出口造成明显影响。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之一,现在的封城只会把港口的困境加剧,会影响到整个国际供应链的运作。
有中国经济学家坦言,北京政府有许多外汇资产放在外国,受到地缘因素影响,行业高度担忧北京政府在未来遭遇和俄国类似的制裁,推动了资本外流。
《南华早报》引用北大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的话说,由于北京政府具有贸易顺差,它的外汇大多数投资外国资产,而美债是最主要的选择。报导也引用另一名经济学家的话说,如果北京也遭到类似俄罗斯的制裁,行业非常担忧北京的海外资产可能会归零。
前北京央行顾问王永利此前发布文章表示,中国外汇存底大多以美元欧元为主,许多存放在美欧等国,这意味著如果遭受制裁,北京的外汇存底安全将受到很大威胁。
责任编辑:张鑫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