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位外國朋友與您首次見面,他/她通常客氣問道:“Do you speak Mandarin or Cantonese?” (您說國語還是粵語?),可見粵語在中文裡佔據何等重要地位。
粵語,俗稱 “廣東話“, “廣州話“,又名”廣府話“, “白話”, 是中國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廣西省東南部、香港、澳門等地的當地語言,東南亞華僑和遍布世界各地的華裔也多講粵語,甚至有些在香港工作居住較長時間的西人都懂粵語。遺憾的是, 當下在中國大陸粵語卻越來越“式微”。廣州的10個小孩中8-9個不懂粵語,他們在學校里聽的說的全是普通話,輿論與觀念更鼓勵學生課餘也只說普通話,家長雖無奈,然而大氣候如此,彷彿講粵語乃老人家的行為,土氣、沒文化,只好隨波逐流。久而久之,年輕一代不懂粵語,更談不上對粵語文化的認知。
久居海外的朋友回國探親,於廣州街頭用粵語問路,對方一臉惘然,顯然聽不懂,最後他蹦出一句抗議:“別跟我說外國話!”。朋友氣得直打顫,同時十分心痛,地道的當地語言到了今天竟然淪為外國語言!難怪在香港有人發起粵語救亡運動,如此看來,救亡運動並非小題大做。
粵語是古漢語的正宗語言,粵語的歇後語生動、形象、幽默、實用,如不加以繼承傳誦,很快便失傳,實在可惜!瑩珺今天挑選了下列幾個聽上去與吃有關的粵語歇後語,但意思解釋出來根本與吃無關。
1.豉油撈飯: 整色整水(比喻故意添加一些東西,務求出彩;或嘲笑有人故意賣弄)
2.深海石斑: 好瘀(取“好魚”諧音,比喻某事令人感到尷尬、無地自容)
3.番鬼佬月餅: 悶極(月餅的英文 Moon Cake, 取其諧音成悶極, 形容事或人非常無趣、沉悶)
4.番薯跌落灶: 該煨(指某人實在可惡至極,非揍不可)
5.廚房街磚 / 豉油樽蓋: 咸濕(喻好色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