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徐珂写了一篇谈及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有一日游到天宁寺时,听说天宁寺住持有不守佛门清规的传言,于是就询问他︰“你有几个妻子?”住持答说有两个。乾隆皇帝很诧异,又仔细追问,住持解释说︰“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乾隆皇帝停留一笑置之。
由此可知,汤婆子和竹夫人是古人“冬暖夏凉”的两大法宝。竹夫人是消暑器具,而汤婆子则为冬季取暖的器具,也就是暖壶。可是,人们为什么要把暖壶称为“汤婆子”呢?
在冰天雪地的严冬里,上古时代的人们就知道使用钻木取火,既可取暖又能避兽。一堆干柴,一燃篝火,这是最早的取暖方法。慢慢的,人们又逐渐摸索出许多的取暖办法,最常见的就是使用暖壶。这是一种用铜锡制成的扁瓶,内盛热水,在寒冷的冬夜,把它置于被子里用以暖脚,如此便能伴着人们温暖地进入梦乡。在宋代时就有这种暖壶了。
暖壶除了称“汤婆子”,也叫“汤壶”、“脚婆”、“锡奴”。而之所以称为汤婆子,则因为古代时,文人们喜欢独树一帜,于是有给一些普通器具、物品取拟人化名字的嗜好。
如所谓的“竹夫人”,唐代时称竹夹膝,宋代时才开始称竹夫人,又称为竹姬、百花娘子、抱节君、青奴。竹夫人是由光滑精细的竹皮编制成的长圆形竹笼,约五尺长,一端有底,一端开口,可摆在床席间,它的作用就像现在的抱枕。因其四周有空隙,可吸收汗水,或加入薄荷叶、栀子花等鲜花,具有清神怡情的效果,盛夏之际,抱于手脚之间,丝毫不碍凉风直入胸腹。
婆子是对妇女的称呼,但通常带有轻视意味。由于暖壶主要是用来暖脚的,所以就用婆子这种旧时对女子的贱称叫之了。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