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性(1)相近也,习(2)相远也。」(《论语·阳货第十七》)
–
【注释】
(1)性: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
(2)习:後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
【语译】
孔子说:「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纯真本性,互相之间是接近的,而後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却是互相之间差异甚大。」
【阅读资料】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
人在後天形成了许多的固有观念和思想框框,特别是人在私心的作用下,在头脑中产生了很多不好的思想,这些都是人後天形成的,并不是人真正的自己。能够找到先天真正的自己,不带任何观念的用自己的真本性来思考问题,看待周围一切事物,才是真正地认识自己,就好像人把戴在眼前的变色镜摘掉,才能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样。
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意思是存在着美德、真诚善良等这一类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
人先天的自己是善良的、纯净的、纯真的,而且是智慧的。是後天的一切使人变得复杂、肮脏、愚钝、迷失。在迷失中去寻找智慧,就像在黑夜中寻找光明一样。一般人所认为的「智慧」,往往只是处理问题的手段,甚至是思想中的观念,但是这一类观念愈多,对自己的智慧只会封闭得愈严。
「认识自己」,从修养心性的角度来谈,包含向内找自己不足的一层意思。做什麽事时,不能总看别人的错,而是要多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要改进。再进一步讲,如果人能做到无执无求,就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因为人在各种慾望和执着的带动下,是无法认识自己的,是找不到真正的自我的。
只有去掉人的不好的观念,破除人的思想框框,荡去人心的污浊,才能启迪人的慧根,唤醒人的良知,使人看清真正的自己和世界的一切。
图片:孔子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