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性(1)相近也,習(2)相遠也。」(《論語·陽貨第十七》)
–
【注釋】
(1)性: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
(2)習:後天習染積久養成的習性。
【語譯】
孔子說:「人(或生命)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互相之間是接近的,而後天習染積久養成的習性,卻是互相之間差異甚大。」
【閱讀資料】
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
人在後天形成了許多的固有觀念和思想框框,特別是人在私心的作用下,在頭腦中產生了很多不好的思想,這些都是人後天形成的,並不是人真正的自己。能夠找到先天真正的自己,不帶任何觀念的用自己的真本性來思考問題,看待周圍一切事物,才是真正地認識自己,就好像人把戴在眼前的變色鏡摘掉,才能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一樣。
蘇格拉底還有一句名言是「美德即知識」,意思是存在着美德、真誠善良等這一類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
人先天的自己是善良的、純凈的、純真的,而且是智慧的。是後天的一切使人變得複雜、骯髒、愚鈍、迷失。在迷失中去尋找智慧,就像在黑夜中尋找光明一樣。一般人所認為的「智慧」,往往只是處理問題的手段,甚至是思想中的觀念,但是這一類觀念愈多,對自己的智慧只會封閉得愈嚴。
「認識自己」,從修養心性的角度來談,包含向內找自己不足的一層意思。做什麽事時,不能總看別人的錯,而是要多看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要改進。再進一步講,如果人能做到無執無求,就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因為人在各種慾望和執着的帶動下,是無法認識自己的,是找不到真正的自我的。
只有去掉人的不好的觀念,破除人的思想框框,盪去人心的污濁,才能啟迪人的慧根,喚醒人的良知,使人看清真正的自己和世界的一切。
圖片:孔子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