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節目:
—
主持人:木心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
黃帝之世,始立史官,
蒼頡、沮誦居其職。
1.
晉靈公不君,民不附,趙穿弒之。
正卿趙盾者,
趙穿之族兄也。
太史董狐書曰:「趙盾弒其君」
宣子曰:「不然。」
對曰:「子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2.
「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班固 《漢書·司馬遷傳》
太史公曰: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遭李陵之禍,
幽於縲紲。
十年忍辱,
終成《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3.
齊崔杼弒庄公。
齊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
崔怒而殺之。
太史有弟三人,
曰仲、叔、季。
仲復書如前,杼又殺之。
叔亦如之,杼復殺之。
季又書,
曰:「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失職而生,不如死」。
崔乃舍之。
南史聞太史盡死,
執簡以往,
聞既書矣,乃還。
4.
《漢書》曰: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孔子著春秋,
令亂臣賊子懼。
「史者,國之典法也」。
故南史抗節,表崔杼之罪。
董狐書法,明趙盾之愆。
青史幾筆,重若千鈞。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不畏身死,而畏溺職。
南史之筆,千載可期。
太史公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是故,言鹿為馬,降志曲迎。
嗟夫!
憶昨南史,至今天下,牆圍數尺。
對軒轅古鏡,
聽南國風雨。
雖料峭春寒,風驟雨急。
南國青石路,有數人踏歌而來,
曰:「吾將執簡以往矣」。
本期【拾遺錄】,
為你講述,
那些「正氣凌霄漢,信史照人寰」的史家故事,
為公喚起南園夢,
獨載扁舟向五湖。
如果您有哪些滿意的詩詞作品,以及想在【拾遺錄】中聽到歷史中的哪段故事,
歡迎告訴我們!Email至syl@soh.org.au ,
Facebook私信我們的粉絲專頁“希望之聲澳洲生活台”
微信搜索賬號:gly046848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