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大學調查顯示,40歲以下的年輕人擁有住房的比例急劇下降 。(網絡圖片)
墨爾本大學2日發布的家庭、收入和勞力動態調查(HILDA)年度報告顯示,40歲以下的年輕人擁有住房的比例急劇下降,而已經背負房貸的年輕人負債額劇增。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出現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
墨爾本大學從2001年開始對全澳1.7萬多人的生活進行追蹤調查,並每年對這些人的各種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最新出台的報告證實,許多年輕人在購房問題上苦苦掙扎,而且悉尼、墨爾本和首府城市周邊地區這樣的問題尤為嚴重。
全澳範圍內18歲至40歲以下年輕人擁有住房的比例從2002年的36%下降至25%。而在全澳房地產最貴的悉尼情況更糟,只有不到20%的年輕人擁有住房。
房價的高企導致越老越多的成年子女住在父母家裡。2015年,22歲至25歲男子中,60%與父母同住,同年齡群的女子有48%與父母同住。而在2001年只有43%的成年男子和成年27%的成年女子和父母同住。
而對於擁有住房的年輕人來說,情況同樣不樂觀。與2002年的同齡人相比,他們的負債額翻了一番。
這些購房的年輕人中,有30%至40%的人從前年開始上調了貸款額,但並非為了換更大更好的房子,而主要是用於消費。
報告的作者威爾金斯(Roger Wilkins)教授對澳洲廣播公司說:「我認為合理的推測是,在收入不再增加的情況下,人們動用了房貸來支付他們的日常消費。」
他表示,如果房地產市場仍舊無法讓年輕人負擔得起,那麽有很大一部分人可能一生都買不起房子,不得不靠租房度日。而「目前的退休人群80%以上都擁有自己的住房,當收入下降時,(有住房)能讓事情容易很多。」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在退休後會比現在的退休者擁有更多的退休金,但鑒於負債額的高企,收入上漲疲軟,威爾金斯教授警告,那些背負了房貸的人在退休時可能不得不用這些退休金來支付房貸。
「在一個社會中,收入增加停滯會導致(社會)問題,滋生不滿情緒,」 威爾金斯教授說。
他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年齡群之間的貧富差距。「隨着時間的推移,年老一代和年輕一代之間的財富差距在擴大。」「而這很大程度上與房地產市場的狀況有關。」
年輕人被排除在房地產市場之外、金融與社會效益以及穩定性這些方面綜合起來產生的問題成為威爾金斯教授的主要擔心。
「這是澳洲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我認為需要政策方面的回應,」他說。「我認為如果你想讓更多人擁有住房,那麽市場上就需要有更少的投資者出現。」
報告還顯示,自從2002年以來,所有年齡群的住房擁有率都在下降。有孩子的家庭住房擁有率從55.5%下降至38.6%,沒孩子的夫婦住房擁有率從46.7%下降至35.1%。
在該調查開始的一年,澳洲人的家庭收入上漲強勁。但到了近幾年,雖然房價高漲,人們的收入上升卻明顯放緩。悉尼尤其明顯。
在調查連續進行的這15年中,經通脹調整後的全澳家庭平均收入從5萬8956澳元上升至 7萬6225澳元。其中悉尼漲幅最弱,只有5182澳元,遠低於墨爾本的9785澳元和珀斯的1萬9276澳元。
悉尼的家庭平均收入在2001年時為全國最高,而現在只能排在第四位,位列阿德萊德之前。
記者天睿編譯報導/責任編輯:凌明
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