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棒球选手林昱珉的「包手」在「世界棒球12强赛」引起日媒关注,随著时代变迁,纹身成为一种流行、把艺术留在身上的手法,但丹麦南丹麦大学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显示,纹身墨水并不仅仅停留在注射的地方,还会迁移至淋巴结并在那里积聚,也从双胞胎的数据中发现,有纹身的人比没有纹身的人更容易被诊断出患有皮肤癌和淋巴癌。
人们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考虑纹身的图案,而多数人常常忘记考虑「从长远来看,纹身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墨水进入皮肤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会停留在表层,又或是深入体内?研究人员发现,当纹身墨水渗透到皮肤中时,其中一些会被淋巴结吸收,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抵抗感染并过滤体内的有害物质。

欧登西大学医院血液科顾问、南丹麦大学临床教授亨里克·弗雷德里克森(音译,Henrik Frederiksen)表示,可以看见墨水颗粒在淋巴结中积聚,怀疑身体将墨水颗粒视为外来物质,意味著免疫系统不断地试图对墨水做出反应,而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持续的压力,是否会削弱淋巴结的功能或产生其他健康后果。此外,年轻时接触有毒物质,可能需要几十年后才会导致疾病,因此很难衡量直接影响。
研究人员找了超过5900对双胞胎,透过分析纹身图案与癌症诊断,发现有纹身的人患有皮肤癌和淋巴癌的几率更高。这种研究方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双胞胎有许多共同的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提供一种更有力的方法,来研究纹身本身是否会影响癌症风险。

纹身大小与癌症的关联性
研究结果显示,纹身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在那些拥有大纹身(定义为大于手掌)的纹身的人身上最为明显。对于淋巴癌而言,拥有大面积纹身的人群的发生率,几乎是没有纹身的人群的3倍。风险率考虑了年龄、纹身的时间以及研究中对个体的追踪时间。
研究人员表示,之后他们想要进一步研究癌症与特定墨水颜色之间的关联性,像目前已经从其他研究中得知,红色墨水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研究下一步,会想知道,当淋巴结暴露在墨水颗粒中数十年时,会发生什么事,这可以帮助人们评估纹身是否有真正的健康风险,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风险。
责任编辑:李智
来源: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