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5年3月14日】(本台记者李慧综合报导) 中国科技公司华为近日曝出招聘丑闻。公司内部通报显示,72名正式员工及19名非雇员在招聘非雇员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行为。据网络传言,内部员工介绍一个候选人索价在2-5万元人民币之间。
《澎湃新闻》援引华为人力资源部一份通知指出,经审计查明,ICT产品与解决方案等多个部门在非雇员选聘中,出现了替考、向候选人泄露服务能力考察题目等违规操作,同时一些人通过出卖公司信息谋取私利。
网上流传的消息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亲自前往成都,监督此次整顿行动,并直接封锁了涉事的成都办公大楼,将相关违规员工集中到指定地点接受调查。
此外,有传言称华为OD(外包派遣)员工有望转正,一些人因此冒险通过「走后门」争取机会。一名华为成都研究所员工向《经济观察报》透露,此次通报主要涉及数据存储部门,受处罚的62人中,有被除名辞退或通报批评的,而该部门总人数不过百余人,「不少部门几乎全被开除」。
不过,该员工澄清,「网传任正非亲赴成都、封楼抓人等消息不实。」
该员工还表示,早在2024年中,就有人在社交媒体上举报,部分华为HR、内部员工与某IT社区博主及外部培训机构勾结,形成替考产业链,「花钱就能进华为OD岗。」
所谓的OD员工是华为的非正式雇员,虽与正式员工在合同形式上不同,但薪资待遇相近,且表现优异者有机会转正。
华为舞弊折射就业困境
评论人士郭闽认为,华为此次舞弊事件暴露,一方面是因为其优厚待遇,即便是临时岗位也吸引人通过不正当手段竞争;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中国当前就业压力巨大,连临时工岗位都要大费周章、贿赂内部员工才能获得。他说:「这种地下的非法交易参与的人数多了,盖子捂不住了才被揭开。这种现象应该由来已久,只是现在终于爆发。」
据搜狐科技报道,有消息称华为招聘已形成「黑色产业链」,从分公司领导到HR、研发人员普遍参与作弊,泄露考题,甚至传出内部介绍一个员工收费2万至5万元,入职后每月还需抽成3000元。
中国造假风气难抑
东吴大学企管系兼任讲师林修民表示:「一方面是中国就业太难,另一方面是中国造假风气盛行,再加上最近的经济不佳,这样的招聘舞弊问题更严重。而华为是中共重点栽培的产业,想挤进华为的人很多,所以会使出些特别的手段。」
他提到,中国的造假舞弊问题频发,不仅仅局限于华为招聘。最近,「日本语能力测试」也曝出舞弊丑闻,中国考生利用时差集体作弊。据媒体报道,日本考场先举行N1考试再进行N2,而中国考场顺序相反,N2考试一结束,答案就被上传至小红书。
腾讯、字节跳动亦曝贪腐
除华为外,多家中国科技巨头也接连曝出贪腐舞弊问题。腾讯自2019年起公开内部反腐数据,当年有60多人因触碰「高压线」被辞退,10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到2022年,被辞退人数增至百人。2023全年,120余人因违反「腾讯高压线」被解聘,创五年新高。
2024年11月,字节跳动发布第四季度《企业纪律与职业道德委员会通报》,90名员工因触犯红线被辞退。全年数据显示,字节跳动共辞退353名违规员工,39人被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郭闽指出,在中国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职位并非华为独有,而是全国普遍现象,且由来已久。「正如过去有所谓的『萝卜招聘』(指为有关系的候选人量身打造的招聘条件或者职位,从而帮助其成功应聘),表面上是公开竞争,只不过是打了公平竞争招聘的外衣,实际上是暗箱操作。」
林修民认为,自由人权法治国家与极权国家的生活方式差异在于价值观,进而影响文化。
在中国,彼此不信任、战狼心态和造假行为司空见惯。他举例,欧美国家的信用卡早期仅靠签名即可使用,称为「Credit Card」(信用卡),核心是信任;而中国信用卡不仅有芯片,还需密码,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除非中国迈向人类进步的发展,否则此类舞弊难以根除。
(本文依据了自由亚洲电台的报导)
中共统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骗。维持大面积的对华广播不断传递真相,就是持续地给中国注入希望。希望之声诚邀您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责任编辑:林莉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